今天给大家推送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动员发言稿,这篇动员发言稿旨在激发并引导党员和广大群众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下是对每一段的逐一分析:
第一段:引言
同志们:
中共中央在《***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为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市委组织此次宣讲团,赴各县区和企业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意义深远。大家责任重大,希望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鲜活生动的事例,切实把全会精神讲清、讲活、讲透,让改革红利惠及千家万户。下面提几点要求:
目的和重要性:这一段主要是为了设定语境,明确宣讲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性。提到中共中央的指示,强调了学习和贯彻全会精神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这为后续的具体要求和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治支持。
动员和期望:通过强调市委组织的宣讲团将前往各地进行精神宣讲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对宣讲团成员的期望,即以生动的方式将全会精神传达给基层和广大群众,使之深入人心。
第二段:第一项要求——明确宣讲语言
一、明确宣讲语言,用通俗易懂的乡音推动全会精神“入心”。
为使老百姓深刻领悟全会精神的精髓和意义,宣讲员首先要深入学习、全面掌握全会精神,并将抽象的政策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围绕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用地方话讲地方事,用百姓言讲百姓理,切实让老百姓能够“听得懂”“学得进”“弄得清”。要根据受众的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理解能力等因素,靶向施策、因人施教,将全会精神的“官方语言”转化为“接地气”的“群众语言”,把“理论观点”变成“朴实道理”,充分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要着眼于群众的思虑和期盼,在宣讲中积极解答群众的问题,主动回应群众的心声,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策略和方法:本段聚焦于如何使宣讲内容贴近群众,易于理解。提出将政策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这是确保信息传达的有效性的关键。宣讲员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全会精神,然后根据听众的特点(如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调整宣讲内容和方式。
互动和回应:强调宣讲中需要回答群众的问题,主动回应他们的期待和需求,这不仅是信息传达,更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能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第三段:第二项要求——创新宣讲形式
二、创新宣讲形式,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全会精神“入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课堂讲学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因此,各级党组织开展宣讲时,应避免照本宣科、泛泛而谈,避免照搬照套、空洞说教,需推陈出新、破旧立新,采用小品、戏曲、快板、山歌、有奖问答等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面对面把理论讲透,心贴心把内容说清,实打实把办法留下,在双向互动中加深人民群众对全会精神内涵的理解。要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运用“线上+线下”“网络+现实”“情景+体验”等新模式,构建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指尖课堂”,让党员群众随时随地学习,将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最后一公里”。
创新和互动:这一段强调使用创新的方法和互动的方式来宣讲,例如运用戏曲、小品等形式,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通过结合线上和线下的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广泛。
技术和模式:推广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指尖课堂”概念,使学习全会精神更加便捷,确保理论到达“最后一公里”。
第四段:第三项要求——注重宣讲成效
三、注重宣讲成效,用鲜活生动的事例推动全会精神“入实”。
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中。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将全会精神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故事”阐释其背后蕴含的“大道理”,将一项项改革举措付诸实践,让人民群众真正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切实感受到改革的红利。要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每一项改革政策都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养老等问题,真正实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效,在“聚人气”中增强全会精神落地的“实用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际应用:强调将全会精神与群众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用具体的案例说明改革的益处,使群众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
持续努力和实际成效:提倡持之以恒的努力,强调要通过具体行动和持续的努力,确保改革措施能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等,真正让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实际力量。
通过这种方式,动员发言稿不仅传达了学习和贯彻全会精神的重要性,还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强调了通过易懂的语言、创新的形式和注重实效的宣讲来达成这一目标。
推荐访问:这么讲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动员发言稿 发言稿 二十 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