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志丹 《刘志丹》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刘志丹》读后感
歌曲《陕北有个刘志丹》同学们知道这是歌颂谁的一首歌曲吗?看来大家对刘志丹先生还是有些陌生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志丹。
毛**为刘志丹三次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刘志丹将军之墓”周恩来也非常敬佩志丹将军“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包括朱德、习仲勋等人在内的诸多将领都对刘志丹将军有着极其高的评价,我们小组在读到这些评价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会他们都对刘志丹将军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资料查找和分析讨论,直到阅读到毛**《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才得出结论:是因为刘志丹将军的行动全面贯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策略”,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 从群众中来
刘志丹(1903—1936),原名刘景桂,字子丹。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大事:1922年,考人榆林中学,与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员教师交往甚密,深受民主、进步思想熏陶和影响。在校期间,刘志丹担任党支部委员、榆林中学学生自治会长。
榆林来戏班子搭台唱戏,当地军阀井岳秀的儿子井文龙飞扬跋扈,带着自己家的侍从往前排挤,这时,苗从权同学早就看不惯他仗势欺人的霸道行径,便没有给井文龙让路,井文龙竟然直接用“斯蒂克”殴打苗从权同学。榆林中学的同学们都愤愤不平,但是苦于没有领头人带领运动,刘志丹和王子宜作为学校代表去探望苗从权,了解了事情发展的经过,并且鼓励苗从权同学,说道“你不畏强暴,做得对,被打一事,学生会和党支部一定为你伸张正义,讨回公道。”
在刘志丹同学的力荐之下,榆林中学党支部召开秘密会议,决定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罢课运动”,刘志丹发表群情激昂的演说,师生们深受鼓舞,声势浩大走上街头,散发传单,揭露井岳秀父子欺压百姓,飞扬跋扈的罪行。杜斌丞校长虽然同意同学们主持公道的行为,但是迫于井岳秀的淫威,只得将事件原委告诉井岳秀。谁知井岳秀当时就令副官带兵围住榆林中学,杜斌丞校长慌了神,想要劝说刘志丹放弃罢课运动。然而刘志丹意志坚决,声明到“井岳秀兵权在握,光靠我们学生的力量是斗争不过他的。我们要讲策略,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只要我们把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我们就不怕斗不过井岳秀。”果然,全社会的声讨纷至沓来,迫于舆论压力,井岳秀只好撤兵,并且将井文龙转学。
在志丹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不管是“咏宁山高小”还是上文我们讲到的“榆林闹学潮”
刘志丹始终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捍卫民众的利益而奋斗。他从群众中切实感受到民众们反抗黑恶势力的热情和决心,然后挺身而出,用聪慧的头脑和多变的策略将民众团结起来,不愧是毛泽东都称赞过的“群众领袖”
二,到群众中去
党的群众工作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刘志丹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过程中,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受到了群众的深切爱戴和衷心拥护,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并走向全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关心群众,维护群众利益
刘志丹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二)维护群众的经济利益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刘志丹对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同志讲:“根据地建立以后,发展根据地的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将成为我们政府一项重要的工作”。当时条件下,陕甘边区经济比较落后,商业形式单 一,又面临着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为活跃边区经 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刘志丹在亲自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决定首先开设集市,恢复边区商贸活动。在刘志丹的关心下,根据地政府首先在荔园堡恢复了集市, 确定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日为集日。为了繁荣集市贸易,刘志丹在该地区组织文艺活动,吸引了各地群众和商人来此做生意,大大活跃边区的商业贸易。其次,发行苏币,建立金融系统。建立金融体系,对于发展根据地经济,稳定市场,控制财政权力至关重要。
(三)维护群众的文化利益
刘志丹同志非常关心群众的教育工作,他经常讲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知识会犯更大的错误,历史上农民起义总是失败”,“人无知就会 变得愚昧狭隘”,于是,他不仅大力提倡兴办教育,而且亲自处理有关事务。在他的关心下,列宁小学在南梁很多地方办起来了。在兴办学校的同时,刘志丹大力兴办社会教育。陕甘边区文化教育落后,边区 群众基本上都是文盲,社会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教群 众识字,通过识字使群众理解党的政策。通过召集群 众大会、讲演会、夜校等方式,集中力量向群众宣传苏 维埃政府的政策和法令,使群众对党和红军有全面、深 刻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 彻底解放。
二、深入群众,密切与人民群众关系
刘志丹在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找当地的群众或曾熟识的人谈话,了解当地的社会情况和群众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群众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关系。
(一)制定严格的廉政法规
刘志丹是清正廉洁的楷模。习仲勋后来回忆说:“我们政权建立后,把廉政当作头等大事,志丹同志说:
‘群众最痛恨反动政权的不廉洁,无官不贪。我们一开 始就要注意这个问题,穷要有骨气,要讲贞操,受冻挨 饿也不能取不义之财。”
1934年10月,刘志丹、习仲 勋等在南梁荔园堡的关帝庙里讨论成立边区苏维埃政 府事宜,接到群众举报“土地委员长张步清,贪图个人 发家致富,自己开了许多荒地,还雇了几个雇工帮忙, 群众都在议论哩。”了解事情后,刘志丹立即组织 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决定对张步青进行组织处理,撤销 其党内一切职务,念其认罪态度较好,再三申请才保留 其党籍。为此,刘志丹专门在会上作了检讨,并要求 “大家一定要以张步清所犯错误为戒,加强党性原则, 廉洁自律,处处为人民着想,我们的队伍才能得到广大 人民的拥护,我们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严格遵守群众纪律
刘志丹十分注重部队的纪律建设,要求部队官兵只要是吃了群众的米、面等,都必须付钱。一次部队在 打合水县后,曾分发给每个指战员三元钱,刘志丹把它 缝在衣袋里,一个也未用,最后都是在紧急情况下替部 队给群众付饭费了。对于群众的东西,一点也不准 拿。蔡子伟回忆说:“刘志丹领导我们闹革命,从来不 拿群众一针一线,也不征粮纳税摊派。而且经常对我们说:‘我们在武装斗争中没收的粮食和羊,除了分配 给群众的外,给红军游击队留一部分做公粮、公羊,保 存在村里,由农民看管,以备红军到时吃用。红军走到哪里都有吃的,不增加群众负担,有利军民关系’。”
因此,部队开到哪里,群众只要听到说是刘志丹的队伍来了,都非常高兴,热情地为部队腾房、做饭,有的还四 处打听谁是刘志丹,盼望能见上一面。周恩来在一次 会上回忆说,他同刘志丹同志一起东征到清涧时,有位 双目失明的老人专程从远处赶来看望刘志丹,与刘志丹同志见面后非常激动。
(三)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刘志丹同志是一位非常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他虽然先后担任过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师长、陕 甘边及西北军委**等重要职位,但是他在生活上从 不特殊,为了给指战员作出表率,他和红军战士一样吃野菜,住草棚窑洞,身穿千补百衲的衣服,脚蹬麻鞋。穿的用的和全体指战员一样这一时期的刘志丹,他家里只有两个碗,两双高粱杆筷子。有一次,家里来了几个访问他的群众,他想招待却没有东西,最后找到了一个南瓜,煮熟后又因碗筷少只好轮流换着吃。由于工作需要,部队专门为他配了马,可他却常让给伤病员,自己很少骑。他既没有勤务员,有没有警卫员,只有一个马夫炊事员。习仲勋在回忆第一次见到刘志丹时的情景:“在传说中,常把刘志丹描绘成一个神奇的人物,但是除此见面,我得到的印象,他却完全像一个普通战士。他质朴无华,平易近人,常同战士们坐在一起,吸着旱烟袋,谈笑风生。同志们都亲切地叫他‘老刘’”。
总结:通过对刘志丹将军的了解,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因为我从前了解某些将军元帅,就只是对他们的突出贡献有所了解,他们始终是百度百科里、书本里的人物。这是我首次觉得,原来研究一个历史人物如此有趣,在读《刘志丹的故事》的时候,甚至都感觉以前发生的一切都历历在目一样,真实动人,具体可感。虽然一周的时间没能让我读完所有与志丹先生有关的资料,我也未能到刘志丹烈士陵园亲自瞻仰,但是以后我一定会到志丹县找寻刘志丹的故事和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