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调研报告,菁选3篇

旱情调研报告1  根据市委、市*明传电报要求,市农委迅速成立了旱情调查组,从对各县区调查和分析看,全市旱情在不断加重,苗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调查全市受旱面积达7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旱情调研报告,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旱情调研报告,菁选3篇

旱情调研报告1

  根据市委、市*明传电报要求,市农委迅速成立了旱情调查组,从对各县区调查和分析看,全市旱情在不断加重,苗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调查全市受旱面积达7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1%,严重受旱面积455万亩,占受旱面积面积的65%。经各县区努力现以启动大小井4万余眼,出动机动车7万余辆,出动人力25万余人,灌溉面积达360万亩,占受旱面积的51%。下面把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旱情严重

  自进入5月中旬以来,全市持续多风、高温,45天无有效降雨过程,土壤干旱比较严重。从不同县土壤墒情调查看,6月中旬测定田间土壤耕层含水量分别为:杜蒙县土壤相对湿度10公分为25%,10-30公分为45%,干土层达到15-20厘米深;肇源县自5月20日-6月10日,20天时间里10公分土层土壤相对湿度由78%迅速下降到14%,土壤水分蒸发之快,为近40年来最快的一年,出现旱象也是近40年最重的;据肇州县水利部门测定0-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为50.5%,0-3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为54.2%。就目前各县(区)土壤含水量而言,远远不能满足作物苗期生长需要。从我们调查看,旱情比较严重的地块主要是岗地、风沙地、轻碱地。具体表现受旱作物主要是玉米、大豆、杂豆、万寿菊、谷子、葵花等作物。受旱作物表现症状如四个县及大同区各个地块的玉米底部两个叶片变黄,严重的地块玉米幼苗失水萎蔫和打绺。国家气象预报已经明确到6月底7月上旬没有大的降雨过程,所以全市各县(区)将面临着干旱加重的趋势。

  二、抗旱措施得力

  针对今年的旱情,全市各县(区)主要采取以下抗旱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抗旱意识,从上到下成立抗旱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积极做好苗期抗旱的准备工作,正确分析和对待旱情,早准备,早落实。如杜蒙县从5月20日开始抗旱行动,先后召开3次抗旱现场会,通过现场会的带动和推进使全县抗旱行动掀起高潮。大同区6月9日召开了由各乡(镇)主抓农业的领导和水利站长参加的紧急抗旱工作会议,并对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肇州县5月24日召开了全县抗旱保苗工作动员大会,对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制定下发了《XX年抗旱行动计划》、《关于全面做好备春耕抗旱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抗大旱、保全苗、力争不减收"的口号,组织全县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大打一场抗旱保苗的人民战争。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抗旱意识。为了抗旱保苗夺丰收,全市各县(区)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层层召开抗旱会议,向干部、群众讲解抗旱保苗的紧迫性和消极态度的危害,并把抗旱保苗做为对各级干部政治观念,组织能力和领导魄力的检验标准。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抗旱保苗的决心。日前,各县(区)全部掀起抗旱高潮。从调查看,杜蒙县、林甸县、大同区行动的快,场面大,进度快,每天日灌溉面积都达5万亩以上。利用现有水源筹措资金打抗旱井,上抗旱设备和喷灌设施。三是积极筹措资金打抗旱水井,上抗旱设备和喷灌设施,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全力抗旱。如杜蒙县启动大小机电井16486眼,流动泵715台,日前出动机车3万台,十处泵站昼夜不停运转。截止6月17日累计浇灌面积达100万亩次。林甸县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启动机电井2100眼,喷灌设施343台套,准备抗旱水桶4.8万个,启动流动泵站260处,灌溉面积40万亩,保证作物苗期的需水量。大同区目前以投入抗旱资金达438万元,农民灌地水费实行限价每吨0.26元,全区1543眼大井,9427眼小井,474眼喷灌,34处管输全部投入抗旱,每天出动车辆达万台,出人近2万人。现以浇灌面积达30万亩。肇州县已投入抗旱资金2600多万元,开动完好机电井2400眼井,小井800眼,利用喷灌、白龙、管输、膜下滴灌、车拉水灌等措施进行昼夜灌溉,全县经济作物类已全部灌溉,灌水次数多达4遍以上。灌溉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经济作物60 万亩,粮食作物20万亩。与此同时,还千方百计增打抗旱水源井,目前已打抗旱井65眼,饮灌结合井16眼。肇源县日出动人力10.8万人次,启动大井769眼,小井7600眼,泵站32处,抗旱机动设备418台套,出动抗旱车辆5960台次,全县累计浇灌面积156万亩次。全县已投入抗旱资金1812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159万元,投入抗旱柴油656吨,电力551万度。龙凤区已经投入1800人进行抗旱,并启动机电井80眼,泵站2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40台套,装机容量600千瓦,投入机动运水车辆350辆;区*还投入抗旱资金2万元,群众自筹抗旱资金28万元,合计投入抗旱资金30万元。抗旱用油25吨,抗旱浇灌面积4.1万亩次。同时新打抗旱水源井大井2眼,投入钻井机2台,新购抗旱设备6台套。

旱情调研报告2

  自去年入冬以来,县天气持续干旱少雨,全县25.5万亩麦田遭受旱灾,占田作物总面积的79%,其中10.08万亩山区小麦严重干旱,个别地块出现死苗、枯苗危险,农村人畜吃水出现困难,抗旱形势严峻。春耕生产在即,组织好农机抗旱和春耕备播工作刻不容缓,为切实做好农机抗旱保苗工作,新年上班伊始,农机局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抗旱工作当中,迅速成立两支县农机局抗旱技术服务队,深入农村田间地头掌握抗旱机械使用情况,加强对抗旱机械使用的技术指导和维修服务,确保全县抗旱保苗工作的顺利开展。

  截止至2月14日,经摸底调查,全县共投入抗旱机械近1万台,其中拖拉机5000余台,各类抽水设备5000余台套。临近水源地块已经陆续开始浇灌返青水。从13日开始,我县出现降雪过程,旱情有所减轻,但是由于今年是秋冬春三季连旱,抗旱工作仍然刻不容缓。

  一、抗旱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山区抗旱机械普遍存在老、旧、小等问题,现有的机械设备比较陈旧,都是多年前的老家伙,保养不及时出现了老弱病残的情况,抽水设备一般以2寸到2.5寸的居多,大型设备少,以中册镇为例,全镇6寸的抽水设备只有西候村一台,4寸的抽水设备不足10台;二是农机抗旱柴油价格高,导致农民抗旱成本加大,积极性不高,浇灌一亩地的成本在30到40元左右,临近水源的地块比较好浇,远离水源的地块只能干着急;三是农机抗旱机械不足,老百姓目前大多数是采取一家一户的单独作业的方式进行抗旱,临近水源的就用小型抽水设备抽一点,动力小、机械准备不充分。

  二、对抗旱的建议

  1、要引导老百姓树立抗大旱的`长久打算。有些农民认为抗旱有*帮助,就是自己的地不打粮食,自己打工挣的钱也够买粮食的;不积极准备抗旱设备和机械。这是很危险的,这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一定要在农民中树立抗大旱,长久抗旱的意识。

  2、更新抗旱机械,和水利设施配套使用。我县的地块比较集中,但是农田水利设施比较差,一般都是分散灌溉,自己种自己的田。如果能把合适的地块用灌溉水渠连接起来,统一引水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节省了劳动力。

  3、加强山区机械的投入。山区现在成为我县抗旱的前线,但是山区本身的机械力量就比较薄弱,抗旱设备陈旧,有些地方还处在拉水抗旱情况。这就需要调整山区的机械比例,靠近水源的地方多打机井,配套使用中小型抽水设备,将水引到高处灌溉。

  4、开展旱作节水农业的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是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措施,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充分积蓄和利用自然降水,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应用节水保墒技术,采取防旱抗旱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旱作节水农业快速发展,必须大力推广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旱作节水适用新技术。这就需要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旱情调研报告3

  今年入夏以来雨水普遍不足,尤其是自7月份以来持续高温,降雨低于往年同期降雨量,对双庙镇农业造成了不良影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形式不容乐观,根据县统计局要求,我镇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旱情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调研,经调查双浮镇45035亩粮食作物全部受灾,3621亩经济作物也受灾严重,具体情况入下:

  1,由于持续连日干旱无雨,导致农作物严重缺水,全镇农作物大面积受旱情影响,生产迟缓、减产已成定局,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我镇大豆面积种植较大,目前正是其结荚期,长期无雨干旱,再加上水源有限,直接影响了生长,玉米和红薯等季节性作物也由于干旱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经济作物中,部分蔬菜品种由于高温提前结束生长,影响了产量和质量,其它经济作物如棉花、瓜果、油类作物也受到严重影响;

  2,为尽快缓解旱情,双庙镇党委*及时召开镇村两级全体干部专题会议,并成立了以镇长王玉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抗旱领导小组,发动全镇广大干群全力抗旱,但天气长期干旱,水源有限,给抗旱带来一定困难,加上前期旱灾已成定势,导致我镇农作物受灾严重,大豆有荚无粒,玉米有棒无仁,大面积绝收。

  通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调研,双庙镇对此次旱情造成农作物生长受损十分重视,分派农业综合服务站专人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尽最大努力减少旱情给我镇农业收入带来的损失。

推荐访问:旱情 调研报告 菁选 旱情调研报告 菁选3篇 旱情调研报告1 旱情调研报告 旱情分析报告 关于旱情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