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白岩松:白说3篇(完整文档)

白岩松:白说1  白说不白说  ——读白岩松《白说》感悟  还记得几年前读了白岩松的书《幸福了吗》,感觉他写的文字就像他做的节目一样,直抵人的心灵深处,给人一些思考。所以挺喜欢他的书,最近阅读了他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白岩松:白说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白岩松:白说3篇(完整文档)

白岩松:白说1

  白说不白说

  ——读白岩松《白说》感悟

  还记得几年前读了白岩松的书《幸福了吗》,感觉他写的文字就像他做的节目一样,直抵人的心灵深处,给人一些思考。所以挺喜欢他的书,最近阅读了他的新作《白说》一书,我对作者又有了一种认识。书中秉承了主持节目的风格,充满了睿智,以其凌厉且*实的笔锋直面现实,读来亲切自然。印象最深的是其在汶川地震灾区时的直播,朗诵了一首诗《生死不离》,并用《德意志安魂曲》配乐,白岩松称之为‘莫名其妙觉得它对’,归纳出没有信仰的时候,音乐也是信仰。白岩松的书中文字处处有这样的妙句,读后受益颇深。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时自己也在想,我用什么塑造学生的灵魂了?还是应该就像白岩松在书中说的那样“用新闻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用我们教育者应该有的信心和力量去塑造人?我也并不相信世界上的哪一本书能一下子改变你的人生态度或者轨迹,但是我却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有这样一本书能在你不知所措的时候给你安慰,能让你冷静下来整理思绪再次前行。我想这就是阅读的意义,也是这本书对我的意义。

  读完《白说》,觉得白岩松并没有“白说”。金句层出不穷,比如“幸福可以无限靠近,无法彻底到达”“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等。书里的内容一如既往地呈现出一位媒体评论员的思想性。虽然白岩松自己说“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可他却说得乐此不疲,“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是他对自己职业的一种担当。尤其欣赏的是他在书的封皮上写的一段话:“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的话是我说的。”很*淡的话,却掷地有声,他的责任感,他的作为新闻人的担当无不令人佩服。

  他文字背后有时间的沉淀和文化人的隐忧。每篇文章后都有一篇“自己的读后感”,像小说的番外一样,增加了文章的丰富性;用与读者相同的身份,做进一步跨越时空的交流。《白说》,真不会白说,总会有那么一些文字打动你。

  每次读白岩松老师的书都会觉得是对自己灵魂的一次洗礼。在这个浮夸的社会当中,人们难免会碰到各种问题而变得找不到真正的自己,白岩松老师总会通过亲力亲为给我们指引方向。《白说》亦然如此。它集中了白岩松老师近几年在不同场合的讲座,通过后期对内容的重新编排使得文章逻辑更清晰,语言更“白岩松”,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

  从《白说》中可以看出,老练睿智果敢的白岩松,依然坚持在自己的立场上用著作发声,依然向往“说出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就算“说了白说”,但“不说,白不说”。单凭这份气概和气度,足以令人钦佩。而作为一个普通人,阅读一本好书,就像结交了一位好友,带给我们的是让我们能够在现实中,寻找一点生之哲理,活之泰然的勇气和信心。

  这次全国职工读书活动让我结识这本书,书只读了三分之一,但这些文字就像一个个小精灵,让人无法不喜欢,欲罢不能,继续读之。

白岩松:白说2

  白岩松,同龄人,却很尊敬,把他当做新闻业界的良心的标尺,有他在,有他的节目在,新闻的希望就在。他的《你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我都细细读过,每次都有深深的共鸣。《白说》是他的演讲集,仿佛是随他一起见证历史,那些感悟,没有华丽,没有尖锐,没有取悦,只是一如既往的感性和理性。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身在这里,还没走,守土有责;到点儿就撞钟,守时,可谓敬业;更重要的是,还得把日常工作撞成自己与别人的信仰。“

  一直以来,人们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一种误解,好像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其实正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体现。按时按点按要求把每天的钟撞好,就是圆满完成了你的本职工作,不怕钟声扰了谁的好梦,不嫌重复动作的单调乏味,不慕前台讲经的风光。庄严响亮的钟声自有其神圣的昭示,就是你的工作成果。把撞钟看做是*凡,总想着成名成家接受万人膜拜,才是没有根基的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社会需要的是在各个岗位上安心、负责、不打折扣撞钟的“和尚“。

  ”误解传遍天下,理解寂静无声。谣言传遍天下,辟谣寂静无声。相当一大部分人在围观解闷。当你认真解释时,没人细听,所以,解决总是遥遥无期。人到中年,已有权保持沉默,然而沉默,是件更有风险的事吧?自己的声音为别的人生和我们的社会,起一点小小的作用。“

  一直赞同白岩松的观点,媒体人的责任就是把事实完整呈现,不是只给大众看某一面,要让事实去说话,不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做好恶、对错的选择。媒体人的责任还有及时地发声,不必清高地不与之争论,把舆论阵地自觉地让位,而普通民众没有条件去获知真相,只能去猜测,或者干脆谁的都不信,视所谓的新闻为一缕轻烟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重提此话,撞好你的钟,哪一天你不想撞了,就离开,让位于别人,无可指责,别守着钟,编着钟不响的理由,又不让别人来撞。

  "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精神。物质是基础,可以依靠自己去创造,情感却不仅仅是自己的事,和父母家人有关,和身边每个人有关。幸福和国家也有关系,比如一个廉洁、高效的行政系统,民主和自由的社会环境。"

  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追求物质、情感、精神,只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因着这样那样的因素,弱化了某一项。衣食无忧的时候,情感、精神和物质三足鼎立,但大多时候,以为这些都是私人的事情,”我生活条件好,我有人疼有人爱,我玩茶艺玩插画“,只是这样的幸福不要离开你的小天地,外出办事被抢白你会委屈,遇到”碰瓷“你会恐惧,遭受不公你会失望,强迫接受价值观你会厌烦......社会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无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改变的权利,至少可以不同流合污,至少可以发发声音。

  ”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不再会被标语口号牵引着走,不再容易被文字激起波澜。你 的人生阅历更加深厚,内心感受也更加复杂,反而是无词的音乐,更能击中你百转千回的冲动和欲望、思索和感慨。“

  每次看到大写的标语,听到空洞的口号,我都会皱眉,如果跟进的是具体的行动还好,就怕是民众莫名其妙的东西,就像写标语的人在自娱自乐。汉语的凝练被稀释,寡而无味,言之无物,就像行动与语言,越是没有实际效果的行动,越是洋洋洒洒的总结宣传。看到一篇好文章,听到一次好讲座,激动半天,同样的汉字,被不同人编排就有不同的感觉,因为好的文字揉进了思想、感情,走了心,走了脑。最近喜欢听一些旧的世界名曲,以为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了,答案原来在白岩松的这一席话里。

  ”信仰是什么?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要去追求它;“畏”,知道什么是最差的,是底线,不能突破它。“

  常说信仰缺失,其实是基本的人性,基本的良心缺失,信仰没有那么高大上,就是日常言行的标尺。小时候大人告诫我们:”不能冲着人泼水,不能隔墙泼水,泼水要低点,否则神灵要怪罪。“这些规矩形成了习惯,长大了,知道不是神灵怪罪,是尊重别人,为别人着想,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的小习惯会折射到大的行为上,就是”底线“。凡人可能做不到如何”敬“而追随,但起码可以做到”畏“而拒之。

  ”为说对的话认错、写检讨或停播节目,就是我辞职的时候。“

  如今,主持人纷纷跳槽,其中一些给人正能量的新闻人的辞职挺让人惋惜,郎永淳、赵普......有思想有见识有水准有职业操守的新闻人真是不算多,尤其是央视,需要这些荧屏和生活形象都正能量满满的人,不知道他们离去后会不会再出现又一个赵普?真担心下一个听到的消息是白岩松离开央视。白岩松针对别人的询问,说了上面这句话,相信他,正如赵普的微博:”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都不错,但核心是价值观留人。“希望不要听到白岩松离职的消息,希望一直听到他的”声音“,他的《白说》并不白说,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很多,在民众中。

  ”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

  这也是一种价值观吧,很正常,很简单,却又很复杂,未来还需要白岩松这样的一群新闻人坚守,为了希望,为了努力向好。

白岩松:白说3

  借一双眼睛看世界,所以很喜欢央视主持人写的书,《白说》共分为“岁月(活着不是非赢即输)”、“价值(得失不是非有即无)”、“沟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态度(进退不是非取即舍)”、“时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五个部分二十余章,通过记录他15年来在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书中内容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每篇文章后都有一篇“自己的读后感”,增加了文章的丰富性;用与读者相同的身份,做进一步跨越时空的交流。

  许*梦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对于*时政和改革,白岩松直言不讳,他说“*结束了挨打的时代、挨饿的时代,正在进入一个挨骂的时代。”“眼下这个时代的不够公*,是通往更高层次的公*的必经之途。”“*人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美国所有的好,都被这个望远镜给放大了。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看*,但我猜他们拿反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物质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GDP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直线上升,世界排名由第十名升至第二名,不止翻了两番,财税的增长速度更是远超GDP的增速。不可否认的是,在追求GDP增长的过程中也积累了相当多的问题,而且现在似乎成了问题的集中爆发期。但我们不能因此责怪*、痛骂社会。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模式,欧洲走过,日本走过,有人说是“中等收入陷阱”,但哪个成长期没有困难、阵痛?白岩松结合自己的成长故事讲述*梦,这也是普罗大众走过的历程和该有的梦。

  许舆论环境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针对当下社会的纷纷扰扰,白岩松则在书中表示:“理性,是目前*舆论场上最缺乏的东西,有理性,常识就不会缺席,但现在,理性还是奢侈品。也因此,*舆论场上总是在争斗、抢夺、站队并解气解闷不解决。”“资讯爆炸时,别被忽悠了。”

  新兴媒体,假新闻太多,传统媒体,时常态度失真。钱的力量太大了,市场的力量也太大了,一时间,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层出不穷,一味地迎合、媚俗、八卦,人群中的对立和撕裂也愈演愈烈。身处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传媒时代,如何处理自己与传媒之间的关系,面对纷繁复杂的资讯,如何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变得越来越重要。既不能彻底隔绝,也不能沉浸于此。不仅要选择接收什么样的资讯,还要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当信息趋于对等,每个人又学会了理性思考,负责表达,这个社会的舆论环境该会改观。

  许个人成长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在关于生活和幸福的话题中,白岩松写了一个细节:“曾经在飞机上看过一篇康洪雷(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导演)的专访,被一个细节戳中泪点。康洪雷是我的内蒙老乡,当初当助理导演的时候,每天都要面对乱七八糟各种事。早上起床,总会有一番挣扎,然后对自己说,你康洪雷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你打算怎么过?说完之后冲出屋子干活去。看到这儿我热泪盈眶,把杂志合上了……”有一段时间,因工作的纠缠和人事的纷扰,很有一种想一走了之的冲动,每天上班前都需要给自己鼓劲。读到这儿,一下释然,坚强锐利如他们,也会如此,于我更不足为怪。自此,一扫阴霾,一身阳光。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当遇到挫折和问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去找一找合适的书籍,静下心来阅读。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有这样一本书能在你不知所措的时候给你安慰,让你冷静下来整理思绪再次前行。

  一部《白说》,没有教条,极少理论。只像一个充满睿智的大哥哥与你促膝谈心,以其凌厉但却无比*实的“白氏”话风直面现实,读来亲切自然,时时处处体现着白岩松对人生的参悟,作为新闻人的敏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推荐访问:白岩 白岩松:白说3篇 白岩松:白说1 白岩松白说1000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