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国有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国有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5篇
第1篇: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国有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张高丽出席开班式刘云山主持开班式
新华网北京2月17日电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17日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张高丽出席开班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主持开班式。
***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
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强调,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我们在学习宣传全会精神上还要下细功夫、苦功夫、深功夫,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认识基础。在学习理解上,要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抓实、再抓实。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要注意避免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的倾向,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那些思维定势。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
刘云山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入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历史背景、现实根据、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坚持改革总目标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价值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并对进一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讲话视野广阔、思想深刻,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很强,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再一次有力动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讲话精神体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贯彻到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之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开班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解放军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开班式。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开班式。
第2篇: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国有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朱泽;
【期刊名称】《学习与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书记今年2月就这个总目标尤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
【总页数】4页(P.49-52)
【关键词】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三中全会;中国特色;总书记
【作者】朱泽;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研究局;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F830.92
【相关文献】
1.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几点认识 [J], 徐仲伟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J], 陈跃
3.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J], 杨曼
4.党风廉政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J], 徐德莉
5.法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J], 马一德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3篇: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国有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WTT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说法、看法。
一直以来,一些人习惯于用西方的理论套中国的现实,把西方的理论看作天然正确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断提出后,就有一种声音认为,这表明我们党接受了一个西方的概念,甚至把西方现代国家体制说成“善治”体制。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一重要论述,科学阐释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揭示了其内涵和外延。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同志的论述上来,正确理解、科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当代中国取得巨大进步的基础是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特征,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情,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这一制度框架内进行的。***同志强调:“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可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二是善于借鉴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肯定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不足之处,善于借鉴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加以改进。历史上诸多文明都积累了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形成了大量国家治理理论。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政治文明中蕴含着大量治国理政的经验和理论。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治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的经验、做法和系统理论。这些都是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可以对比、分析和吸收借鉴的。
三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实践中探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
实践出真知。一切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都来自实践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采纳,是错误的就马上纠正,“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应坚持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治理问题,逐步积累经验,不断摸索规律,最终在整体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过程本身即具备相生相继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国家治理体系决定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效用,而其现代化的过程无非即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本框架范畴内的优化过程。对于国家治理问题而言,价值、制度、能力、效用是不可或缺的四个基本研究尺度,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必然是基于价值和制度两大基本尺度而存在的,国家治理能力则着重突出能力这一尺度的内涵,而效用则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评判,亦即是现代化的基础条件。
依照构成论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尝试将国家治理体系从基本层次、系统组成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总体而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即价值、组织、制度三个层面;在现代社会,价值已经作为一种内核性概念,即以领导权、主导性力量的形式而存在,组织、制度、行为等更为具体的国家治理内容和过程往往通过价值的引导而产生实际效果。在当代,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民主、法治、科学等价值概念早已融入我国国家治理的过程之中,民主着眼于人民的社会权利及其主体性地位,法治则强调社会秩序与统治规范,科学则突出内容、过程、结果的合理性及其潜在的自我革新,正是三大价值理念的引领和约束才得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在国家治理的行为过程中,制度作为基本原则和实质性内容而存在,是一切治理行为的法理基础和实施总纲,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值得注意的,这里的制度概念更多地强调最为基本的制度和准则,换言之,即以根本性制度、基础性制度为主,现实生活中具体而繁杂的实施规范细则除外。而组织作为我国国家治理行为的承载主体和实现力量则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这里划分为政治权力系统、社会治理系统、经济组织系统三大组织体系,以分别对应国家治理过程中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经贸治理(企业主体)三大问题。在这三个层次中,价值发挥引导、制度规范框架、组织承载行为,三者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以系统组成的观点来看,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可以划分为治理结构、体制、功能、方法、过程体系五部分。治理结构体系关注国家治理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它包含了政党、政府、企业、社团、公民个人、新媒介等多主体,并且通过不断调试其相互关系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现代化;治理体制体系强调打破领域限制,以合理、高效的规范和选拔、激励、协作等制度来实现组织的成长和功能的优化;治理功能体系则强调效用、效果的问题,亦可将其理解为狭义范畴的国家治理能力;治理方法体系则着眼于具体手段,譬如协商合作、行政强制、经济诱导等;治理过程体系则强调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运作过程,最为典型的如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横纵联系等。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是一个古老的词语,中国历代都讲治理,并且积累了大量国家治理的智慧和经验,但这个概念在近二三十年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相比,现代政治学和行政学等研究将“治理”拓展为一个内容丰富、包容性很强的概念,重点是强调多元主体管理,民主、参与式、互动式管理,而不是单一主体管理。我认为,《决定》中指出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国家治理”,是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治理”要体现四个统一: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统一,法治与德治的统一,管理和服务的统一,常规管理与非常规管理(应急管理)的统一。
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的跨越,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一个“关键词”的变化,是治国理政总模式包括权力配置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深刻的转变。这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从“管理”到“治理”的跨越,说明我国将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采取具有革命性的变革,把中国带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明确,内涵丰富。“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是指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在经济治理体系中,就是要按照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逻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政治治理体系中,就是要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逻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挥法治在配置政治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就是要按照党和政府领导、培育、规范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配置社会资源的逻辑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发挥社会组织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要把治理体系的体制和机制转化为一种能力,发挥其功能,提高公共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本质属性,是治理结构的转型,是体制性“硬件”的更换。只有实现了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才能培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治理能力又反作用于治理体系,执政者、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强不强,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对治理结果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第4篇: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国有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要:东莞“扫黄”暴露了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公职人员腐败、经济发展模式不当、社会监督不力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东莞扫黄;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现代化
对于东莞这场扫黄大风暴,我们不应仅仅停留于事情的表层现象,而要进行深入剖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并在实践中认识改造,完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东莞的色情产业链为何屡禁不止?其次,在打击行动期间,为何还有少数娱乐场所能够照常开业,甚至宣扬有后台,其中是否存在公职人员为不法分子和违法行为提供“保护伞”的情况?这其中反映的许多我国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官员腐败,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导致的道德沦丧,公民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必须要结合国情,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也随之发展,我国应结合实践经验,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国家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治理方向和治理方式,当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就会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调整,上层建筑就会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进行变革,国家治理社会和治理市场的方式也要相应地转变。***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应该是要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家治理对象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国家治理理念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了,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必须走向现代化,否则,就无法解决社会发展遇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为了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首要认清问题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出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规划,必须在实践中认识认清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在强调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人大监督作用外,还需要针对当前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社会监督不到位
我国在推行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中,社会监督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现实需求,但在实际生活中它的力量却并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正如东莞的黄色产业“盛行”多年,为何毒瘤迟迟难以铲除?若不是此次曝光,也许扫黄风暴一时还难以刮起,这充分说明了社会监督对不法分子具有强烈的威慑作用。但全国的新闻和网络媒体不计其数,却没有在早期进行有效的监督曝光?说明了社会监督还不是很到位,监督力度还不够。
(二)行政主体自身腐败
在现实社会有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更多的利益,采用利诱的方式贿赂公职人员,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少数立场不坚定的公职人员滥用权力,为不法分子提供“保护伞”,为他们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掩护。扫黄中,部分娱乐场所声称有后台,有的甚至敢在严厉打击时期照常营业,这必定存在权力腐败分子的暗中支持,这种权力的掩护必定会阻碍行政部门的执法行为。
(三)经济发展模式不当
东莞被冠以“性都”这一名称已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出了问题。在制造业不景气的前提下,东莞对经济发展的内需已经从传统产业转向了娱乐产业,而严厉查处标本兼治,这是对待卖淫嫖娼基本治理思路,但是走出死灰复燃的怪圈,恐怕不是央视曝光和查处部门就能解决的。同时市场经济的竞争,无疑会存在利益的驱动纠纷,从而导致道德在利益驱使下开始沦丧。这要求对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思路进行调整,逐渐走出依靠娱乐服务业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重建在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底线。
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措施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行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认识和实践统一起来,实事求是,在实践中系统性和协调性地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化解社会危机。
(一)对社会监督机制进行完善
在整个监督链条中,人民群众所占的比例最大,在揭露腐败和维系正义的斗争中俨然成为了监督政府权力的主体。因此,必须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权利,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同时与时俱进地实施网络监督也是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一种创新,在健全监督机制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
(二)对行政权力加以制约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主法治取得了重大进步,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为防止出现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甚至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要对广大公民特别是各级党政官员进行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牢固树立公民权利至上的观念;
另一方面,必须对公职人员的权力加以制约。因此,要建立各种相应的监督制度,形成较为严密监督体系。此外,还要加大权力腐败的查处与惩罚力度,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腐败的滋生。总之,要切实做到执政为民,就必须采取全方位、立体式的打击与查处方式,从根本上抑制行政权力滥用的发生。
(三)国家治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坚决破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总结地方治理改革创新经验,及时将优秀的地方治理创新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当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坚定理想信念;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做到实事求是;
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走群众路线;
不仅要依靠党组织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更要严格遵循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科学执政的基本方略;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提高执政能力;
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实到执政实践中。
注释:[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231-241页。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64页。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87页。
第5篇: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国有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扎实推进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李江林;
作者机构:康马县公安边防大队; 来源:新西藏 年:2014 卷:000 期:010 页码:P.21-22 页数:2
中图分类:F830.9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西藏;社会主义制度;社会治理方式;依法治国;社会矛盾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同时强调:“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法治即法律的治理。在全面推进“法治西藏”建设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俞正声**“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指示要求,以解决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为主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改进治理方式,创新治理模式,扎实推进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西藏社会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推荐访问:党建 国有企业 引领 坚持党建引领 推进国有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党建引领 推进国有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建引领公司治理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