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
身残志坚非凡志 致富帮扶写人生
--科技特派员事迹材料
蒙阴县是中国著名的长毛兔之乡,在兔业界,冯加玉代表的是一种精神。肢体活动的不便,没有阻止他大脑的飞速运转,没有阻止他敞开怀抱以无限的热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0多年来,冯加玉积极组织、参与县、市、省各级残联的公益活动,把自己的优质种兔无偿送给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精神支持,帮助无数人走上致富路。
身残志向更坚 他是顽强拼搏的好榜样
冯加玉是蒙阴县坦埠镇东西崖村人,从小体弱多病,1979年拿到录取通知书还躺在病床上的他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后又因小脑缺氧落下残疾,2012年诊断为布加氏综合症。一个年富力强想干事业的人,一下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
拖着病体,拄着拐杖的冯加玉,为了生计养过银耳,卖过煎饼,但最终,都没能做成。由于身体原因,再加上没啥一技之长,当时对于该干啥,干啥能行,咋干,他都不懂。蒙阴县是中国长毛兔之乡,几乎家家有养长毛兔的传统,他也曾想过要养兔子来维持生活,可是他自己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如何去养兔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给他的《农村大众》上看到报上介绍了很多人养兔致富的事迹及很多养兔方面的知识,就决定发展养兔事业。1996年他的一个在兔场工作的亲戚送给他3只产毛量高的优良品种长毛兔,靠着这三只长毛兔,冯加玉慢慢的壮大规模。有一次,冯加玉去兽医站买饲料,正爬台阶,拐杖脱手摔倒在台阶上,兽医站的站长白文礼不知道他身体残疾还笑着说:你怎么这么有礼貌,来就给我磕头!后来知道他身体残疾,被他顽强的精神所感动,不遗余力的帮助他发展养兔。
为了提高养殖技术,2001年他又一个人拖着残疾之身,自费到济南参加了《农村大众》科技推广网成立大会,使其眼界更加开阔了,更加坚定了干事创业的决心。从济南回来后,冯加玉利用在推广会上获得的信息,决定改良兔种,扩大规模。
冯加玉虽然身体残疾,但对家兔养殖技术的钻研精神一直没有改变。通过多次外出学习和试验,改良了长毛兔人工授精技术,将以前用玻璃输精管授精改为用橡胶软管授精,有效降低母兔的损伤,提高受精率,免费为社员户提供长毛兔人工授精服务和技术指导,使合作社长毛兔平均产毛量从7两提升到8.5两。靠着优良的品种和细心的管理,冯加玉的养兔场不断扩大,效益也越来越好。
2003年,他的种兔场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蒙阴县国家‘沂蒙’长毛兔示范区”示范户,通过了县畜牧部门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他创办的佳玉合作社现在已经成为了集长毛兔养殖,良种繁育,兔病防治,饲料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实体,基地有标准兔舍2000多间存栏近3000只,总资产100万元,年利润15万元,合作社总存栏长毛兔20000只,獭兔种兔10000只,肉兔种兔3000只年产值2000余万元,可创利800余万元。2004年和2005年他连续被评为蒙阴县“十佳种植养殖大户”;
2005年被评为“蒙阴县十大新闻人物”和“蒙阴县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由刚开始的3只长毛兔到目前数千只的规模,由一个普通的养殖户,发展到150多户社员,存栏量近3万只的合作社社长,冯加玉开始了走出了一条坎坷而又精彩的创业之路。
甘于无私奉献 他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
靠着一股着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劲头,冯加玉以一个残疾之身取得了自己事业上的成功,成为远近小有名气的养兔大户。自己成功了,但身边很多同为残疾人的乡亲父老却还在过着困难的日子,联想到自己创业之初,也是由好心人帮助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他决定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这些还处在生活困难中的村民。
2010年冯加玉从自己的养殖场中选了30只价值一万元的优质长毛兔种兔,免费送给了本村10个残疾人家庭养殖。为了确保养殖成功,经常去村民家里去指导,把多年来总结的经验无私的传授给他们,帮他们购入饲料、疫苗,联系出售兔毛。在冯加玉的细心指导下,这10个养殖户也都养殖成功了,有的两年就发展到200多只存栏量,每年增加收入一两万元。看到他们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冯加玉的心里比他们还要高兴,他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也能帮助别人了,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其中有一位叫翟继文,因为干建筑活从屋顶摔落,家里的顶梁柱变成了截瘫的残疾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冯加玉送给他3只长毛兔,还经常去给他讲自己的创业经历,鼓励他走出阴霾,重拾信心。在冯加玉的鼓励下,翟继文投入到养兔事业中去,慢慢发展养兔产业,收入增加了,信心也回来了。
从那以后,冯加玉还发动身边的朋友也加入到助残行动中来,每年都免费为一批残疾人提供种兔,帮助他们走上养殖致富的道路。2013年为3户残疾人赠送了90只种兔,2014年为25户残疾人赠送134只种兔。并携手蒙阴县残联为全县的残疾人家庭免费培训养兔知识并赠送种兔,累计帮助培训和帮扶了一千多位残疾人。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很多残疾人家庭在冯加玉的帮助下靠养兔脱贫致富,还有一些办起了养殖场,事业蒸蒸日上。
佳玉家兔养殖专业合作社的150余户中社员,其中残疾人养殖户就有几十户,2012年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优秀残疾人扶贫基地,和县残联联合开展了一加一扶贫助残行动,使140户残疾人获得免费扶持种兔及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及管理销售等一系列服务。
践行帮扶使命 他是科技扶贫的好标兵
想到还有很多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不能靠养兔赚钱,平时爱钻研的冯加玉又琢磨着开发了一套自动喂料系统和一套粪尿分离自动清除设备。自动喂料系统由电脑程序控制,到时间自动喂料,全场喂完一次只需2秒钟,结合粪尿分离自动清除设备和自动饮水系统,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也能养兔致富了。该自动喂料系统和粪尿分离自动清除设备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甘于奉献,冯加玉的科技创业和乐于助人的事迹深深的感染着认识他的每一个人。为此,2017年,省科技厅组织力量专门为冯加玉拍摄一个部科技扶贫纪录片《飞翔》,并在2018年4月邀请他在省科技厅做了一场“科技助推精准扶贫”事迹报告会。作为科技特派员,冯加玉经常深入蒙阴县坦埠镇西坦埠村和响水庄村,进村了解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开展科技帮扶行动。临沂市科技局领导也多次现场办公,带领专家深入合作社,给予政策上指导和资金上扶持,先后开展技术培训3次,为合作社发放了畜禽养殖类书籍100余册,在给予技术培训与指导的同时,希望他注重农民科技人才培养,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更好的传播农业科技。
冯加玉根据调研情况,帮扶的两个村耕地面积较少,不适合发展粮食种植等产值低的产业,两村有种植果树、蔬菜等产业基础。为了找准弱项,补齐短板,冯加玉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分析,并因地制宜找措施。当地有种植蔬菜的大棚,种植多年后土壤板结、病害情况较严重,冯加玉对种植户进行培训大球盖菇与大棚蔬菜轮作技术,既能帮助调节大棚内土壤结构,又能增加一季大球盖菇收入。两村桃树种植大多采用自然开心型修剪种植模式,以该模式种植桃树,树木老化快,树势遮蔽,不利于管理操作,不便于机械操作,费时费工,果品质量不好。冯加玉帮助种植户引进宽行密植模式,省工省力,果品品质也提高了,同时进行了秋季施肥管理培训,向种植户传授桃树秋季施肥技术,并为10名科技致富带头人赠送了海藻复混肥。结合两村交通便利的情况,帮助科技带头户发展电商,拓展销售渠道,增加收益。
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两村村民特别是科技致富带头户认真将学习到的技术、新模式应用的生产中。通过发展家兔养殖、大球盖菇种植、改变传统的蜜桃生产模式,辅以电商销售,帮扶村村民收益增加了,幸福指数提高了。老百姓收益增加了,更加认可了科技特派员带来新技术、新模式的重要性,乡村振兴,科技先行。
为了更好的科技推广,冯加玉又投资建设一处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购买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利用农闲时间向农户宣传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最近几年电商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快六十多岁的冯加玉,也不忘学习新的技术模式,利用多种渠道发展电商,在销售自己的蚂蚱、赤松茸等产品的同时,帮助周边的残疾人销售他们的产品。
蒙阴县联城镇的王士国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因强直性脊柱炎身体重度残疾的王士国,平时靠养蜂补贴家用,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士国结识了冯加玉,在他的帮助指导下,转变了发展思路,提高了产品质量,开拓了网络销售渠道,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成了一年能收20万元的富裕户,事业发展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自信。
像王士国这样的农户冯加玉不知帮助了多少,因为多器官功能不全,冯加玉消化功能很差,很多食物都不能吃,冯加玉每次上门服务的时候都是自己带饭,每天回到家腿疼脚肿都是常有的事。他的脚步遍布全县,有时还到外县、外市做服务,有一次去沂水高桥镇的大山上探望两位创业养鸡的大学生,冒着大风严寒的天气,驱车一百公里去指导服务,因为山上条件有限,冯加玉一天没吃没喝,回到家的时候因为缺少能量,又累又冷,自己都没法下车了。
结识了这么多残疾人,为了更好的传播科技,帮助残疾人创业,2019年冯加玉创办了梦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他带动的残疾人成立了残疾人互助联盟。从2019年10月中旬开始,他利用了近20天的时间,组织20位残疾人参加了电商培训,帮助他们发展电商产业。看到有些肢体残疾的打字不方便,就在他去世前2天,他又自费购买了5套语音输入键盘,准备送给打字不便的残疾人。2019年11月14日,冯加玉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倒在了科技扶贫的路上。
“科技帮扶的道路上依然在探索,活着干,死了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冯加玉在省科技厅做“科技助推精准扶贫”事迹报告会上时这样说。冯加玉用生命践行了自已献身科技帮扶的诺言。一根拐杖,一颗爱心,放飞梦想,乐此不疲,这是他的执着追求,也是他几十年来精彩人生路的真实写照。